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仓储物流发展的重要文件,仓配行业也发生了许多对优化行业结构、提升运行质量、有着长远发展意义的大事。经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研究、并由2017全国仓配行业企业家年会代表评选出以下十件大事。
1、十九大报告将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有利于仓储网络化发展与完善配送节点布局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把物流与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并列,纳入到国家优先发展和加快发展的基础设施范畴,这说明党中央在规划新时代经济体系建设中,赋予了新时代物流的基础设施战略定位,明确了其先行性、基础性、公共性的特征,是物流业战略定位的重大提升,对于加强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善物流节点布局、推动物流网络化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根据“物流”在报告中的语境,这一战略定位的含义至少有3个:一是我国物流业虽然已经高速发展近20年,但到目前为止物流的供给结构仍然是不完善的,需要调整、改革、创新;二是既然与“公、铁、水、空”等基础设施并列,就说明这里的“物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运输设施与运输通路,而应该理解为仓储设施、配送节点、配送车辆、装卸机具、机械化自动化设施、信息平台等;三是作为基础设施的“物流”发展方向是网络化,既包括仓储配送节点的网络化、城市配送网点、农村配送网点、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也包括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
2、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意见,推动仓配业快速健康发展
4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确定了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普遍实现冷链服务全程可视、可追溯,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等工作意见。据此,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暨全国冷链运营联盟联合发布冷链领域首个团体标准《冷链运营管理规范》及《全国冷链运营标准化评价管理办法》,启动首批冷链企业标准化评价工作,主导开发并上线运行“全国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引导青海等地区首批食品加工经营与冷链企业上线运营,标志着“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迈开第一步。
8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物流发展的规划和用地支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考虑物流发展用地,统筹安排物流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选址和布局,鼓励通过“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方式向物流企业供应土地;要完善城乡物流网络节点,加强配送车辆停靠作业管理,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相关单位物流资源与电商、快递等企业的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共享衔接,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网络;要开展仓储智能化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及装备,加快智能化发展步伐,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降低仓储管理成本。
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和智能化,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意见》要求“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设施及标准化建设”,“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部纳入追溯体系”;鼓励依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开展应收账款及其他动产融资质押和转让登记。专家认为,仓储配送企业应当以存货管理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开展代理采购、存货融资与分销配送,逐步切入或转型供应链服务,在农村产业发展、制造业协同发展与全球供应链中应当发挥支撑作用,在流通现代化、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中应当发挥核心作用。
与此同时,商务部组织17个城市开展了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有三条线:以托盘循环为核心的物流标准化、以冷链为核心的供应链平台、以流通追溯为核心的供应链。
3、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印发《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合力推动城乡配送模式创新发展
1月19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城乡协调、区域协同、国内外有效衔接的商贸物流网络;商贸物流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商贸流通领域托盘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标准托盘使用率达到30%左右,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商贸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批发零售企业物流费用率降低到7%左右;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更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趋完善;基本建立起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商贸物流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及《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12月13日,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了5项主要任务、3项重点工程、4项保障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城乡配送网络节点,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专项行动计划》突出体现了3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城乡协同发展的工作重点,将城乡网络有机衔接、资源集约开放、协同共享作为主要工作方向,强调农村配送网络的建立及城乡配送网络的有效衔接、解决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难题,强调城乡各类配送节点资源的集约开放与协同共享,有效提升城乡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二是突出多部门联合的工作机制,既要继续发挥各部门职能与资源的优势,更要加强各部门工作职能的衔接与工作协调,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三是突出重点示范、考核评估、复制推广的工作方法,通过调研、考察、推荐,选择与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配送服务体系,提出和完善考核指标,加强对骨干企业的综合考核,建立动态选择机制。
4、标准托盘开放式循环共用运营工作正式启动,商贸物流标准化行动见成效
11月15日,首批10000个带有中国商贸物流标准化行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标识和GS1编码,并纳入“全国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公共平台”管理的标准托盘(1200*1000mm),在天津光明乳业和华润万家配送中心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开放式托盘循环共用的运营工作正式启动。
联盟于2015年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包装总公司联合发起成立,以全面推进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为宗旨,以组织推动托盘标准化及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建立企业互联、信息互通、信用互认、规则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系统推进商贸物流的技术、设备、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创新,不断提升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水平。2017年9月,联盟联合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发布了《开放式循环木质平托盘 日字形周底托盘》、《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运营指南》两项团体标准,为开放式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放式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是为实现供应链上下游托盘的循环共用,由众多托盘供给企业(生产企业、运营企业和维修企业)、托盘运营网点和托盘运营管理平台,使用符合联盟开放式循环托盘标准规定、经过认证的托盘,为众多用户共用服务的组织系统。系统具有应用范围广、包容性强、跨区域循环的优势,可以减少托盘使用用户投入、提高作业效率、加速托盘与运营车辆周转、降低物品损耗、节省物流成本、减少木材消耗量,对于实现物流行业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5、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个位数,2017年成为仓储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新起点。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累计汇总数据,2016年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约6983.5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较上年降低22.9个百分点,首次低于物流业(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9.5%)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9.8%)。
进入本世纪来,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首次下降到10%以下,且首次低于全社会、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究其原因:一是在新常态大环境下,除涉及民生的行业外,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在放缓,与之相比,仓储业投资增速下降明显;二是由于仓储业投资连续十年大幅增长,仓储设施日趋饱和,业内投资转向库内功能完善末端节点建设、信息化、智慧化(云仓储、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导致投资增幅趋缓;三是物流体系优化,流通环节减少,库存周转加快,在物流过程中越库作业比重增加,导致对仓储设施的总体需求下降;四是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客观上制约了仓储设施的建设规模发展;五是仓储设施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电商、零售、快递等企业投资仓储设施,未纳入仓储业投资统计范围。更为重要的是,仓储经营方式与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大趋势,传统意义上的仓储、单一功能的仓储将不复存在,应当深度转型升级、全面融入供应链、融入互联网,围绕控制与调度库存,存货融资与供应链金融,支撑全渠道流通发展。
6、物流板块并购整合,国内仓储设施版图开启重塑新篇
8月22日,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订立收购协议,两家企业的战略重组进入全面深入实施阶段。重组后,结合双方的海运、空运、陆运、仓储及客户等资源,将有利于提供全程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有利于提高全球性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有利于打造“海、陆、空”供应链体系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企业。此次物流板块的整合,催生了行业超级“巨无霸”。
7月14日,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公布,中国财团作价116亿美元(约790亿元)成功收购普洛斯,其中,万科集团占股21.4%。据分析,我国城镇化和B2C 电商发展拉动物流地产需求,而中美人均仓储面积差异意味着巨大的行业空间,且物流地产的租金增长幅度高于住宅和普通商业地产且更稳定,因而越来越成为投资关注的热点。此次并购后,普洛斯将更彻底地变身为中国公司。
7、物流领域军民融合发展,落地实施
10月23日,顺丰集团与空军后勤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空军后勤军民融合军事物流体系建设开展长期合作;同一天,京东物流也与空军后勤部达成“物流军民融合”战略合作;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德邦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均参与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中。这标志着军、地双方在加强物流服务、提升平战转换时效和物资配送能力方面的协作正式实施。通过军民深度融合,有利于盘活军、地物流存量资产,促进创新,提高效率,实现军民两部门合作共赢的目标。
8、业内首个绿色标准《绿色仓库要求与评价》发布实施,引导仓储行业绿色化发展
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起草、商务部批准的行业标准《绿色仓库要求与评价》(SB/T 11164-2016)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仓储行业首个绿色标准发布实施。
标准提出了绿色仓库规划设计中库区选址和规划、节地与土地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从企业角度讲,可了解自身仓储设施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对绿色仓储设施建设提供指引,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行业角度讲,在全社会的企业中推广绿色仓库的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仓储行业的节能降耗、绿色减排工作,减少全社会的碳排放。
9、《民法典》接纳现代担保物权制度精神,动产融资和担保品管理行业的制度和规范持续完善
10月1日,《民法总则》颁布实施,《民法典(担保物权篇)》编纂工作正式启动,担保物权统一登记制度有望实现,进一步促进仓储融资和担保品管理的发展,持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在现代担保物权制度下,早已没有抵押、质押等的区别,只有一个统一“担保物权”的概念,所有形式的担保交易都遵循一套前后一致的制度安排,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物权法》还是对抵押和质押等进行了区分,从而造成了如登记系统的分割、抵押权和质押的冲突等问题。目前,各个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都推荐统一担保物权制度。目前《民法典》的编纂,已经接纳现代担保物权制度的精神,在推动担保物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特别是建立统一的担保物权和统一担保物权的公示登记方面,将有更重大进展。
在担保存货管理行业的规范和准则方面,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在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也已初步建立以《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仓单要素与格式规范》2项国家标准为出发点,以“担保存货管理企业资质评价”提倡行业自律,以“全国担保存货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对担保存货进行动态的、持续的、长期的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并在此基础上保证仓单的真实性、唯一性和监控的实时性,以《监管协议示范文本》和《监控协议示范文本》进一步分辨借款人、贷款人、第三方管理企业三者的责权利;以专业责任险作为最后的保障。此规范和准则的建立,填补了行业空白,为从事担保存货管理的企业提出了行为准则,提供了服务规范,对促进我国动产融资与担保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缓解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发挥各类存货的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
10、京东全流程无人仓投入使用,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智慧物流”发展
继6月武汉亚一小件无人仓、华北物流中心AGV仓、7月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投入使用后,10月9日,京东物流首个全流程无人仓正式亮相。该全流程无人仓实现了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对整个物流领域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介绍,京东无人仓在货物入库、打包等环节,配备了3种不同型号的六轴机械臂,应用在入库装箱、拣货、混合码垛、分拣等场景;在分拣区内,引进了3种不同型号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执行任务;并在多场景使用了2D视觉识别、3D视觉识别、以及由视觉技术与红外测距组成的视觉技术,为这些智能机器人安装了“眼睛”,实现了机器与环境的主动交互。京东无人仓的亮相,通过将无人化带入到仓储中心的全流程操作过程,带动了物流效率的提升,标志着物流智慧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注:本文转载于上海宝开高级顾问王继祥微信公众号,原文转自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